还可以在这里尽情地与迷人的春天亲密接触,因为这楼下南北两间分别为山庭、水院,山光水色荡漾室内,自然是春风满面,春意满楼。
望春楼上层半为露台,可览园中秀景,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顶部可见天日。
横匾“望春楼”是郑板桥墨迹,楹柱上悬挂书法名家尉天池的手书一联:才看早春莺出谷;更逢晴日柳含烟。这一副流水对原书于清代“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白塔晴云?半青阁”,为金棕亭所集。
此上联出自唐韦庄七律《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之颈联:“才见早春莺出谷,已惊新夏燕巢梁。”集者改“见”为“看”;下联是唐代苏颋七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首联后一句:“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早春”有美景,“晴日”属良辰。“莺出谷”,娇声恰恰,切合山庭;“柳含烟”,绿阴浓浓,对应水院。这副联也是一副互文巧对,联语前后照应,互相补充,上下交融,为我们描摹出了一幅早春莺柳图,更何况这图画上还衬有天籁之声——黄莺的鸣叫呢。
赏其联,观此景,怡彼情,不知此后又将有多少游客沉醉其中,乐不思归也。
望春楼之西为“小李将军画本轩”,两层之间有水池曲桥相连。其轩面东三楹,五架梁,四面廊,设有美人靠。东面加抱厦,突出门厅。面西,中为方窗,外悬郑板桥墨迹“小李将军画本”匾。
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虽然不曾带过兵,却都有将军的封号和待遇。他们二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大画家,此父子二人常以石青和石绿颜料渲染画面,令山石树木多姿而青翠,并于山石之轮廓处勾以金粉线,共同开创了华国唐代金碧山水画派。
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景色和小李将军的山水画画意十分相近。或许意为临摹小李将军画本,不若来此临摹二十四桥景区的绮丽风光。
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曾任江都令,后受封为右武卫将军,人称大李将军。他儿子李昭道字希俊,擅长青绿山水,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人称小李将军。
小李将军画本轩是按李昭道的画意设计的,透过扇形窗户观赏对面熙春台金碧辉煌的廓影,可以联想起盛唐艺术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象。
此处悬有篆书对联一副:万井楼台疑绣画;千家山郭静朝晖。
上联出于唐李山甫《寒食诗》之一:“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下联摘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中之一的首联“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绣画,指用彩色丝绣成的画图。三国时吴主孙权之赵夫人能在方帛上刺绣,作列国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的画图,时人谓之针绝。
吟诵这副集句联,只觉意象鲜明,境界开阔。放眼望去,沐浴在清晨阳光之下的万井千家,与其中的玉楼琼台、远山近郭组合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人在画中,如梦如幻,似入仙境,难以别舍。
基石诗曰:二十四桥凭栏望,一湖春水尽空濛。和风漫拂桃花雨,燕雀轻飞杨柳风。古刹悠扬钟声远,栖灵缥缈紫雾笼。将军画本今何在,处处分明画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