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耽美 > 古代耽美 > 清明记 > 第15节
话,我那么容易死?你去不去大理?”

他一双眼眸亮若晨星,却是认真看着南园。被这双眸子看了,南园忽然想到二人初见之时,那时清明年纪尚小,穿一件白衣,言辞便给,一双眼睛也是这般亮的惊人,一时间思及往事,情怀摇曳,道:“好,我们便一起去大理!”说着伸出手掌。

清明也伸出一只手,双掌空中相击,声音清脆异常。

二人目光交接,相视一笑。

这一日傍晚,偏又下起了小雨。南园被段克阳一个旧部叫走,清明踏了双木屐,拿了把油纸伞,潇潇洒洒地踏雨而归。

此刻玉京远不似昔日繁华,一路之上,十间房子里倒有四五间是空的。

正行走中,清明忽然听到小巷深处,遥遥传来一阵琵琶声。

这时雨势已大,琵琶声隔了雨音,分外肃杀,正如西风残照、冷落关河,虽不免苍凉,却令人油然而兴横戈跃马之思。清明深吸一口气,不由便停住了脚步。

段克阳文武双全,琴棋书画皆通,清明也自j-i,ng通音律。他听得这琵琶声似远而近,夜空中铮铮而鸣,真是又惊又喜,心道此人实是第一流的高手,于是屏息凝气,侧耳倾听。

时间未久,琵琶声又是一变,便如北风怒号,燕山飞雪。一时间金戈铁马,一时间大江东去,合着天地之间长风吹林、雨坠瓦片,清明只听得如痴如醉。

也不知过了多久,四弦一声同响,直如裂帛,琵琶声骤然而止。

清明忍不住击掌赞叹,“好,好一曲《北风行》,果然是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这首《北风行》乃是古曲,便是乐师中也少有人知,那弹奏之人也是第一次试奏此曲,心旷神怡之际忽闻窗外竟有人一口道破,大为惊讶,一手抱了琵琶,一手便推开了门。

这一推门,却见白茫茫一片大雨中,一人单衣木屐,风神飘逸,撑一把淡青色薄纸伞,面容秀丽非常。雨势既大,他衣履s-hi了大半,却仍是洒脱自如,大有王谢闲适fēng_liú之态。

那乐师游历天下,阅人亦多,此时也不由暗喝一声彩。心道:哪里来了这样一个出众人物!

他看清明,清明却也在看他。见那乐师二十七八岁年纪,神清骨秀,佼然不群,怀中琵琶十分古雅,当是珍品。不觉由衷道:“今日得闻雅奏,实是平生幸事。”

那乐师急忙还礼,道:“这曲《北风行》初次弹奏,便得遇知音,该说是在下的幸事才对。”

清明笑道:“先生谬赞了。”

这二人萍水相逢,却是一见如故。那乐师痴迷音律,尤工琵琶,难得遇见这样一个知音,也忘了让客,站在门前便与清明谈论起来。清明向来脱略,毫不在意,侃侃而言。

议论了半晌,那乐师方才省悟过来,歉然道:“我真是大意,怎么一直让公子站在雨里。”

清明笑道:“雨里又何妨?朋友相交,原不在意行迹。我看先生风采出众,技艺高超,当非常人。”

这一句话,其实也是隐有询问那乐师身份之意。

那乐师其实x_i,ng情与清明颇有些相似,只因痴迷乐理,略有些不大通人情世故。闻得清明此言,恰对了他的心思,道:“正是如此,你我既如此投缘,竟不如兄弟相称。我姓宋,名别离。”

清明“啊”的一声,“原来是宋兄。”

早在六七年前,便有两句口号相传,道是:“世间雅奏谁第一,琵琶高手宋别离。”清明暗道:原来是他,难怪琵琶如此高妙。

他忽然想到一事,道:“宋兄,眼下恰逢战乱,人人都向外赶,你怎么反到玉京里来了?”

宋别离笑道:“正是为了这《北风行》啊,我手中虽有旧谱,惜乎不全。闻得玉京城中有人录得全谱,就匆忙赶来。不然再过几日,若战火延及,这曲谱毁在刀兵之下,岂非可惜之极!”

清明闻得此言,不由肃然起敬,心道单凭这一点,这宋别离倒也是个人物。

宋别离又道:“今日一叙实是畅快之极!贤弟人品出众,我定要为你谱上一曲,以谢知音。”

清明听了,也自欣喜,又见时辰实在是太晚,于是和宋别离约定改日相会,匆匆离去。

多日以来,清明种种情绪一直强自压抑在心,他知自己远非堪破世情之人,也只得走一步算一步,面上仍做洒脱。

然而今日得闻宋别离一曲《北风行》,心绪却也颇有缓解。一路雨水淋漓,他也不在意,悠然自得哼着小调,自回了段府。

此刻府内因无人打理,大多数地方一片漆黑,唯有水池中倒映点点微光,雨击水面丁冬作响,虽是风雅,亦颇有冷清寥落之意。清明从小在这里长大,见得如此,方才鼓舞起来的一点情致,也不禁冷落了下去。

他沿回廊而行,方至自己房门,却见里面灯火通明,不由一惊。

知道清明住处的,不过寥寥数人。他轻轻放下纸伞,一手扣了暗器,一手执住淡青匕首,这才缓缓推门而入。

灯下坐着一人,微装便服,神色憔悴,却是烈枫,“清明,我等你很久了。”

“我是瞒着父亲偷偷来的,他一向不赞成杀手一事。可是眼下形势极为严峻,别无他策,我能想到的办法,唯有让你去拥雪城中刺杀敌军主帅。此刻城中驻扎重兵,高手如云,也只有你,方能当此重任。

“那主帅身份我已调查清楚,他姓潘,名白华,正是朝中有名的小潘


状态提示:第15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