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伊娃忍不住补充了一句, “钙导啊钙导,说到这个,身为腐女我就问你一句,你什么时候把《大侦探福尔摩斯3》给我吐出来?”

盖里奇总算叹了口气,“我也没办法啊,小罗伯特唐尼身价都长成那样了,我觉得大腐3应该是你们不要奢望了,不会有的。”

伊娃忍不住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噢,这太让我难受了……”

昆丁则是毒舌地表示,“如果告诉小罗伯特唐尼,《大腐3》由伊娃来拍摄,我相信小罗伯特唐尼就算降低片酬也会愿意来的,说到底是导演的锅啊……”

盖里奇好像脸色有点不对了,伊娃赶紧打圆场,“不不不,钙导,这几年你还有华纳的《亚瑟王》,还有迪士尼的《阿拉丁》要拍啊!不要泄气!”

此时,盖里奇的采访完毕,他关掉了手机说道:“我打算上传到facebook。如果小罗伯特唐尼关注了我,肯定会看到这个视频,如果他真的跑去找华纳说要伊娃导演他才肯拍,那我岂不是没饭吃了?”

伊娃赶紧安慰他,“不……你要相信,如今风生水起的小罗伯特唐尼是看不上我的……”

在此之后,多伦多电影节算是正式开始了,而《夜行者》也已经放映过一轮了,接下去就是放映其他电影了。

但是基于这部优秀的电影,各界的舆论已经风起云涌了起来。

不过首当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些电影媒体的记者们、评论员们,不正是《夜行者》这部电影所黑的对象吗?

那你要让他们怎么去写影评?

如果他们按照正常的方式去褒奖这部电影,那岂不是会让群众们怀疑,这群无良的电影媒体也许是因为害怕了也许是向伊娃屈服而刻意去奉承的?

他们的影评如果是赞扬伊娃的,是不是因为害怕贬低她而引起公愤才不得已为之?

这样的疑问在每一个电影媒体的工作人员的心中久久萦绕着,这就导致他们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这部《夜行者》。

但是电影是真的精彩的。

于是最后这种纠结就演变成了……这段时间的所有电影媒体,在发表关于《夜行者》言论的时候,很多作者的名字都变成了匿名。

《多伦多日报》电影专栏,匿名作者:“看完后记得很深刻,一是杰克吉伦哈尔那狂热的眼神,二是导演伊娃科迪那冰冷的心。”

《加拿大报》电影专栏,匿名作者:“多伦多电影节这几天被《夜行者》刷屏了,伊娃科迪堪称电影节的汉尼拔!”

《美国卫报》,匿名专栏作家:“多伦多电影节这次有两个看点,《夜行者》和《消失的爱人》。但是我更推崇《夜行者》,因为它比《消失的爱人》里那个女人更恐怖的是,借他人之手杀人”

还有很多在网上给这部《夜行者》打分的观众,很多都不约而同用了匿名。

匿名:“众生皆是同谋者。”

匿名:“我给这部电影一颗星,不是因为这部电影不好,而是这部电影让我看不见光明。”

匿名:“伊娃科迪这个人的电影,总是带着偏执,疯狂,扭曲,变态。是因为她本人就是这种人吗?其次,杰克奉献了其演员生涯最佳表演。”

好了,一大串的匿名评论刷下来,这也算是开创了某种电影史上的先河了,伊娃也是很无奈啊,我说你们这群人要夸就直接夸啊,何必遮遮掩掩的,难道还是心虚不成?

加拿大,美国的电影界确实被这种奇观给震惊到了,那些电影媒体此刻竟然选择集体匿名发表影评,无论是褒是贬,感情这帮子人以前是收钱做了多少坏事,被戳到脊梁骨心虚了不成?

不过还是有一些老牌的著名影评人,真人上阵给这部电影做了总结。

英国著名电影人凯撒还有美国著名影评人宝琳凯尔等人,都把这部电影列为了年度必看榜单之一。

不过正所谓哪里都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美国销量最高的超市小报,以造假、编造、污蔑等风格闻名美国《国家问询报》,觉得这一刻,他们深深的被伊娃科迪给打脸了。

《夜行者》里的那些记者,说的不就是《国家问询报》里那一群无良记者么?

这让《国家问询报》很不爽,特别是电影出来之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指责《国家问询报》的观点,认为这种无良报纸就该取缔。

可是要知道,这个报社的销量是怎么来的?不就是靠造假、编造、污蔑等博眼球才获得的销量吗?

让他们有道德,岂不是自寻死路?

所以这一刻,《国家问询报》显然恨上了也盯上了伊娃,而且他们素来是什么火,就去污蔑什么,以此获得眼球和销量。

所以伊娃如今那么火,当然要拿她的事情来大做文章才行,而且不能是吹捧,他们偏偏就是要抹黑,这样才有销量啊。

所以,在新的一期《国家问询报》出炉之后,人们惊讶的发现,其最大的页面给了伊娃的脸,并且附上了标题——“只想给美国社会制造混乱的意=淫者,伊娃科迪七宗罪。”

这个标题果然够劲爆,够吸引人,当看到这份报纸的群众们,每一个都在想,这是什么操作?

于是,接下来他们要做的肯定是掏钱把这份报纸买下来,细细地读那篇文章。

而后,他们会看到《国家问询报》的那些无良记者们的“精心稿件”。

“伊娃科迪,一个把自己放在这个时代教化者位置


状态提示:第172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