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不用这么辛苦了。”言罢,她打算爬起来。
“别动,”蒋正寒埋首在她颈窝,说话的声音比平常低哑,“什么地方硬了。”
夏林希如遭雷劈。
对的,她是懂一点,多亏了孟之行那本书,她在暑假里多加钻研,再也不是从前的夏林希了。她明白了人类繁衍的奥义,种群生生不息的秘密。
她轻声安抚道:“过一会就好了。”
蒋正寒答了一声嗯,然后又亲了她一下。
第三十八章
天近黄昏之时,蒋正寒叠好了被子,重新收拾了床单。他抬手把窗帘拉开,夕阳的余光恰好照进来。
夏林希站在镜子前,从她的包里拿出一把梳子,对着镜子梳理长发。手机铃声响了几遍,都是父母在催促她回家。
蒋正寒送她出门,一路送到了三岔口,他拦下一辆出租车,给了司机五十块钱,然后目送她离开。
雨后的街区遍布积水,他一个人走在回来的路上,望见天边挂起一道彩虹,彩虹的倒影斑驳又朦胧,尽数反映在大大小小的水坑中。
口袋里的手机响了一声,蒋正寒解锁了屏幕,收到夏林希发来的消息:“你看啊,天上有彩虹。”
蒋正寒道:“我看见了。”
夏林希秒回:“是不是很漂亮?”
蒋正寒想了想,很快答了一句:“没有你漂亮。”
夏林希发出一个满地打滚的表情。
蒋正寒没明白她为什么要打滚,可能是他的心态不够端正,他联想到了今天下午,床上发生的那一幕——他们好像一起滚了片刻。
滚完之后要做什么,他有一个模糊的认知,但是并不清楚明晰,不过踏进大学校园以后,他领悟了完整的过程。
八月的末尾,夏林希的父母陪着她北上,他们把女儿送到了大学之内,方才与她挥手告别。
而在九月下旬,蒋正寒独自来到了北京。
夏林希刚好结束了军训,万幸没有被太阳晒黑。她掐着日子等待蒋正寒,每过一天就划掉一天,如今这一天终于来临,她跑到了北京站去接他。
彼时正是早上七八点,也是交通运输的高峰期,北京站外一片喧闹嘈杂,偌大的广场上人来人往,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匆忙。
夏林希没等多长时间,就发现了蒋正寒的身影,她顿时感到欢欣雀跃,穿越人群跑向了他。
“你累不累啊,”夏林希道,“我帮你拎包吧。”
蒋正寒闻言,左手放开了一个包。
夏林希正准备去提,却被他抢先一步,他右手拎了两个背包,还拖着一个行李箱,左手却空空如也——刚好用来牵住夏林希。
夏林希脸颊微红,但她今天相当乖巧,蒋正寒握着她的手,她一路都没有挣脱,亦步亦趋跟在他身旁,偶尔贴在他身上说话。
所谓小别胜新婚,大概就是这样。
时值九月金秋,各大院校纷纷开学,无论是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或者首都国际机场,随处都可见接应的学长。
他们拿着一面牌子,穿着印刻校徽的衬衫,排列整齐守在出口,等待一批又一批的学弟学妹们。
蒋正寒掏出录取通知书,找到了接应他的队伍,为首的那个学长“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膀道:“这位学弟,你是一个人来的吗?”
话音未落,学长瞧见了夏林希。
他双眼一亮,格外亲切地问道:“这是学弟的妹妹吗?”
“不是,”蒋正寒道,“是女朋友。”
学长如遭暴击。
他万万没有想到,大学生活尚未开始,学弟就有了漂亮的女朋友,而他已经大三了,仍是一位孤家寡人。
他不想再看到他们,于是拍了拍蒋正寒,指向一旁的学校巴士:“你们先去车上,等到人满了以后,校车会把你们送到学校门口。”
九月的北京仍有炎夏余热,校车上开了低温空调,蒋正寒和夏林希坐在最后,前排的学长走了过来,登记他们两个的信息。
蒋正寒交上了录取通知书。
“我叫杜永元,”学长看过通知书,马上自我介绍道,“我和你一个专业,也是计算机科学系的,开学就要上大二了。”
此话一出,夏林希接了一句:“杜学长早上好。”
杜永元想当然的认为,夏林希也是他们学校的,因此没有查看她的文件,直接问了一句:“这位学妹你好,请问你是什么专业的?”
夏林希道:“应用数学系。”
杜永元表示明白了,随后记下一个应用数学系,一个计算机科学系。他自觉和蒋正寒有缘,因此交换了手机号码,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后排。
杜永元走后,夏林希打开手提包,从中摸出一张卡,递到了蒋正寒的手里。
“北京卡么?”蒋正寒问。
“中国移动的北京卡,”夏林希解释道,“卡号包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