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这是什么概念?!
倒是许恒洲定价之初就算过自家这批货的总价值,今天卖出四分之一的样子,大概清楚能有多少钱。
此时他理智地跟李明和向辰分析:“这只是毛利润,我们是本钱并没有算进去,今天之所以有这么多,一是我们是首都第一家私人服装店,来的客人够多;二是我们出货量多,今天一天,卖出了库存的四分之一。”
“但是相应的,因为明天要缩减供货量,大概卖不到这么多钱。而且以后等别人家店铺开起来了,我们的生意会有一个回落,但只要我们保证品质和款式,店里的生意不会差。”
他这话是说给李明听的,怕他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今天一天能有这么多收益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要知道,这批库存,是他们攒了半年多的货,光手工费就花了近千元,其他还有布料等材料支出,赚得多投入的也多。
许恒洲对服装产业不感兴趣,否则他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尽量占有首都的服装市场,之后还要想办法找代加工厂,甚至建立自己的品牌。
李明从审美上来讲,也不适合做服装业,现在让他管店,只是一个过渡,以后肯定要让他帮忙去做其他事。
李明对许恒洲一向很信服,被泼了一瓢冷水之后,发热的头脑也渐渐冷静下来了,认真记着许恒洲说的。
许恒洲拿了一个空本子做账本,记下收益,又让李明也抄了一份。这个服装店是给李明分红的,但是现在这些钱都要投入进去,等季度或者年底盘账的时候,再给李明分红。
李明对这个没有意见,他巴不得许恒洲早点找到代加工厂,有钱赚不到太让他难受了,早点做更多的衣服,他们店里也能卖的更多。
记完账,李明回家去了,向辰把黄阿姨给他的腰包拿出来,跟许恒洲一起清点小吃店的收益。
小吃店收益只有一百多块钱,跟服装店没得比,但是不能这么算,小吃店是个细水长流的生意,人不可能每天都买衣服,但每天都要吃饭,就算不是每天都来小吃店吃,但频率总比买衣服的频率高。
而且小吃店今天是准备不够充足,按照向辰所说,许恒洲算了一下,明天服装店收益要缩水,但小吃店大概要翻倍。
这笔钱也另外用一个账本记下,本来许恒洲是打算跟服装店一样,给黄阿姨分红的,但她怎么都不答应,她觉得她就是帮个忙,这店面可是许恒洲花钱买的,材料也是人家花的钱,她咋好意思要那个啥分红。
后来许恒洲说给她开工资,作为大师傅加店主,许恒洲直接开高工资,然后又把黄阿姨给吓着了,连忙说管吃管住就够了,不用给她这么多钱。
没办法,许恒洲只要把黄阿姨应得的那份单独列出来,准备以后给黄阿姨买套房子,反正黄阿姨家乡已经没有亲人了,要是在首都定居,还是得有套房子。
第二天,黄阿姨凌晨就起床了,她在首都这些天,早就摸清楚了最大的市场在哪里,自己蹬了个小三轮,买回来最新鲜的食材回去配馅料,现杀的老母鸡炖上鸡汤,等到早餐时间,汤肯定煮好了。
向辰担心黄阿姨那边,请了上午的假去帮忙,他起得也很早,但到小吃店的时候黄阿姨已经开始包包子包饺子了,那速度,快得很,指头一转,向辰还没看清楚,一个胖乎乎的饺子已经躺在了簸箕上。
黄阿姨见他来了,连忙让他再去买些食材回来,小三轮装不了太多东西,黄阿姨本来准备自己再去拉一趟,又怕包子来不及蒸好。
向辰领了活,蹬着小三轮就走了,又驮了满满一车食材回来。三轮装满之后,蹬起来并不容易,向辰把这件事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