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耽美 > 经典耽美 > 哀家复哀家 > 分卷阅读140

京里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回春堂背靠国公府,萧纬的火爆脾气又是出了名的,谁也不愿自讨没趣。自那之后,陶三对萧纬唯命是从。

照萧纬的意思,回春堂各分铺都成了传递消息的驿站。他今日专程来送消息,整个江南道已是一片汪洋,房屋良田淹了数万亩。最糟糕的是,雨水黏黏腻腻不见停。

黔州一带刚遭遇大地动,再赶上暴雨,赈灾更艰难。加上大雨还在继续南下,用不了多久,只怕岭南道也要找朝廷要银子。

还有,黔州、泉州、广州、柳州四家“回春堂”分店都断了书信,他得亲自往南边走一趟。大概过两日就动身。

萧纬没想到形势紧张至此,将秋棠、喜鹊和阿青都派给他,让他们一同南下。如今,北方有老天爷关照,天气放晴,反而南方交通不便,更需多些人实地考察。

安排完,萧纬急匆匆打道回宫。江南的灾情不容小视,得赶紧报给皇上。

她抱着小秦瑞去紫宸殿请安,却被张公公拦住了,说皇上这两日龙体不适,正在养病。无奈之下,萧纬让人给周太傅送消息,让内阁尽快想个章程出来。

结果,此事惹了潘阁老不快,隔日便闯进紫宸殿痛骂“太子妃干预朝事”。本就焦头烂额的平帝愈发头疼,好一顿安抚才让这位老臣熄火。

最后,萧纬只得去紫宸殿外跪了半日。然而,江南水患的问题并未处置,就这样拖着了。

又过几日,京城各处突然流传起一首童谣:阎王不来,雨神来;日头不出,地龙出。鬼敲门,你摇头;你不走,我也留……

萧纬听到童谣里的歌词,心惊胆战。那日,终了说的话,她时不时想起来。她也忍不住会猜测,天象异动,莫非真是因她改了平帝寿命之故?

她不敢去见平帝,只能装什么都没发生过。平帝自也听说这首童谣,可他也不能真去计较。由此,事情变得神奇。全京城人都知道,童谣在映射一国之君,但无一人敢在早朝提起这件事。谁要先开口,那就等于诅咒帝王。结果,所有人都绝口不提。

童谣很快风靡全城,几乎人人能诵,此时再想防民之口更是不能。萧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阿赫查童谣的源头。

阿赫回来报说,京城上月涌入一批关内道的流民,童谣正是从那传出来的。

萧纬隐约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很熟悉,就像上一世秦壁殡天之时,全国东南西北皆乱,按了葫芦又起瓢,让人疲于奔命。

但她迅速否认这种预感。她不相信,自己重生而来,大景的乱象反而提前二十几年。她怀着深切的不安,期盼秦壁能早日归来。

结果,没等到秦壁,反而等来更大一个噩耗:锡城叛乱,锡城刺史自尽,赈灾银粮被劫。

先前七月黔州地动,户部徐尚书在京城筹集十八万两银,交予负责赈灾事宜的钦差——工部史尚书。史大人在河北道征购粮食,耗去三万两,剩下的银子和二十车大米一起,由钦差卫队押运至黔州。

原本他还打算在南边征购粮食,去了才知江南西道的灾情同样堪忧,根本挤不出多余的口粮。一路上随处可见饿红眼的饥民,三百禁卫军拼死护粮,算是有惊无险。

长途跋涉两个多月,卫队抵达锡城。人困马疲,史大人带着卫队暂驻锡城刺史府,准备休整两日再出发。

谁曾想,一夜之间,三百禁卫军全被迷晕,醒来时,银粮皆飞。

银子在锡城丢失,史大人自然要对锡城刺史追责。还没审出眉目,锡城刺史当晚自我了结。史大人只好暂代刺史之职,满城搜索。同时,六百里加急往京城送信,等待圣裁。

对平帝而言,这个噩耗无疑是雪上加霜。童谣在京中发酵多日,余波未平;如今,市井之中更是谣传,皇上已被妖孽附身。

如此恶劣的谣言不可再放纵,大理寺卿终于派兵捉拿传谣者。不到三日,大理寺的监牢便装满了。

平帝心情糟糕至极,萧纬几次前去请安都被拒了。

经内阁商议,皇上往沧州发了一道圣旨:封太子为巡查御史,即日奔赴黔州赈灾安民,就近筹粮。

萧纬一得到消息,忙换了宫女装出宫,快马加鞭赶往沧州。到沧州驿站时,传圣旨的太监没到,秦壁也没到。

她心急如焚,骑着马往南冲出十多里,幸好,在山道上碰见萧英的士兵。秦壁,就在队伍中间。

有人认出太子妃,立刻向萧英报信。秦壁听后骑马冲出:“可是出事了?”

萧纬含泪摇头:“没事,就是你得南下赈灾。让队伍停下来吧,你和哥哥去驿站接旨。”

萧英忙命部队原地休息。

萧纬和秦壁并驾徐行。她侧头看着丈夫,面露忧色。他瘦了许多,脸都见了骨。

“这有十万两银票,你带上备用。国库空虚,皇上这次连银子都没给你,只能就近筹粮。此次南下,你和哥哥一定要小心,还有,去时不要在锡城滞留。锡城刺史自尽,其中内情谁也不知,你等处理完黔州之事,返程时再查。”

“父皇顾虑得对,就算带上银粮,只怕也无法安全送到黔州。前些天我在河北道巡查一圈,深感治国之艰难,上上里外,全是沉疴积弊。那些黑心肠的官员,我砍了几个,却没敢放手整治。”

萧纬轻叹:“治国当然难,要不然也不会有改朝换代了。这天下之大,从百姓到帝王,中间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40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